小小銀針很神奇,傳承百年把病醫。 安氏小針就是這樣一門 通過針刺經絡穴位改善身體循環, 調理身體陰陽平衡。 安氏小針針刺療法 市級代表傳承人安鳳蘭, 自幼跟隨父母學醫, 苦研安氏針刺療法精髓, 遵循中醫“八鋼辯證”及 “五行學說”理論的基礎上 主張因人而異,辯證施治, 改善人體內各個系統的功能。
傳承
針灸和藥物配合,這是自古就有的, 所以樂善中醫還是秉承這樣的 傳統的診療的方法, 以全科見長,把“形體三焦”辯證理論 和“針藥并舉”治療方法 融入到診療技法中, 主張治病不分科。 160余年的醫學精髓, 5代人的經驗總結, 使得樂善中醫傳統診療法治療思路清晰, 又可靈活多變, 符合人體生理病理多樣性的特點, 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和科學價值。 便于掌握,易于傳承。
傳承
一千多年前, 居住在東北長白山下的朝鮮族人民, 為了讓農作物不受鳥類侵襲, 人們敲鑼打鼓,邊喊邊舞, 慢慢地演變成優美的舞蹈。 斗轉星移,這些即興歌舞, 逐漸形成了游樂性極強的 朝鮮族民間舞蹈,即農樂舞。 尚帽舞是農樂舞中最為歡快的舞蹈, 它由身著彩服,頭戴彩帶圓帽的男子表演, 其間甩動彩帶,似萬道彩虹橫空出世, 成為農樂舞的壓軸演出。
傳承
瓷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刻瓷技藝就是其中一種獨特的民間絕技, 在沈陽,就有這樣一位刻瓷高人, 鐘立維, 沈陽鐘氏刻瓷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 刻瓷是以刀代筆,以瓷為紙, 在瓷面上進行雕刻, 一品一式,锏不成雙,個個是獨品, 所以說,它有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
傳承
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 起源于東周春秋時期, 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韓非子有一本書叫外儲說, 當中記載, 墨翟 斫木為鷂, 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傳承
春天應該怎樣出現? 東方的暖陽把殘雪消融, 沉睡的河水開始蘇醒。 呼吸,打破沉寂, 驚醒了岸邊的美夢。 聽到河流呼喚, 候鳥成群,掠過天空, 劃破水面,在兩岸散開。 我早已認識你,在你離開的秋季。
航拍
右手的鋸齒狀竹板上下翻飛, 左手持兩塊竹板相互擊打, 竹板上的銅鈸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彩色絨球不停顫動,煞是好看。 “仨拉擊”與“牛骨板”“玉子板”“七塊板”等 同為北方曲藝“數來寶”的伴奏樂器, 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
傳承
說起講“瞎話”, 舊社會時期的東北老百姓, 都能講上幾個, 它是勞動人民創造并傳播, 具有虛構內容的口頭文學, 現如今也被稱為民間故事。
傳承
滿族民間刺繡,俗稱“針繡”、“繡花”, 三月里來柳枝長,大姑娘窗前繡鴛鴦, 就是滿族女性的真實生活寫照, 而滿繡也成為中國刺繡的杰出代表之一, 桮小麗, 沈陽滿族民間刺繡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以家庭傳承的方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貼近百姓生活, 是地方地區性的民間滿繡的風格, 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征, 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
傳承
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 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 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 發端于南北朝時期,興盛繁榮于隋唐時代, 剪紙作品采取鏤空方式,畫面由線條構成, 線線相連又線線相斷, 剪紙線條講究, 圓如秋月,尖如麥芒, 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 隨著手指的上下翻飛, 一幅美妙的圖案就展現在眼前。
傳承